• 主页 > 知识问答
  • 我国6省市5类城市职业人群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:李英华课题组揭示关键发现

    亚健康是疾病的早期_亚健康最早的病症有_亚健康最早是谁提出的

    主要症状:疲劳、生理功能下降、活力下降、反应能力下降、适应能力下降。诊断标准:15种症状中有8种或以上连续3个月持续或复发。排除标准:若符合以下条件 1.患有可解释慢性疲劳的活动性疾病,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2.已诊断且目前未治愈的疾病,如恶性肿瘤、肝炎、高血压、慢性支气管炎等。 4、亚健康评价方法和测量工具不统一 (1)陈青山等编制的亚健康量表。 (2)陈福平编制的亚健康状态自我评价表(3)非特定量表:康奈尔医学指数、SF-36、WHO生活质量量表、贝克抑郁自评量表(4)自制问卷(项),未见量表相关信息报道 (5)中国城镇居民亚健康状况自评量表(本课题组) 5.亚健康检出率及影响因素 亚健康检出率:不同文献报道, 这亚健康检出率差异较大:22%~80% 影响因素:年龄、性别、焦虑、抑郁、性格特征、生活方式、精神压力、社会支持、生活条件等社会人口因素、生理因素、心理因素、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六、本研究的意义 现有研究中的突出问题:(1)亚健康的定义不统一、测量工具不统一、研究对象不统一、检测方法不统一。费率差异很大 (2)缺乏对影响因素全面、系统的研究(3)研究成果用于商业炒作。本研究的意义:(1)使用信度和效度良好的测量工具(2)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亚健康流行病学调查(3)全面系统的影响因素研究七、研究目的(1)了解检出率我国城市职业人群亚健康状况; (二)了解我国城市职业人群亚健康的影响因素; (三)为制定适合我国城镇居民的亚健康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。

    亚健康是疾病的早期_亚健康最早是谁提出的_亚健康最早的病症有

  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. 研究地点 根据经济水平和地理分布,共选取东、中、西部地区 6 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:北京、河北、吉林、湖北、宁夏、甘肃 2研究对象 全国 6 各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18岁至60岁五类职业群体 (1)公务员:政府部门管理人员 职工中不包括后勤服务人员。 (2)科技人员:主要在各类科研院所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(3)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: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(4)教师:中小学教师(小学、初中、高中) (5)体力劳动者:如建筑工人、机械加工制造工人等。纳入标准:1、职业:以上5类职业2、居住地:地级以上城市3、年龄:18岁到60岁 排除标准: 1.患有可解释慢性疲劳的活动性疾病,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2.已诊断且目前未治愈的疾病,如恶性肿瘤、肝炎、高血压、慢性支气管炎等 3.采样各省份、各职业类别样本量为410人,总样本量为12,300人(1)性别分析分层:男女比例抽样按1:1(2)年龄分层:30岁以下、31至45岁、46至60岁,各年龄组按1:1:1抽样。样本量的计算基于假设π=0.5、δ=0.125、μα=1.96,计算出各层所需的最小样本量为n=61.5≈62。本次调查分为2个性别层次、5个职业层次、3个年龄层次、6个省市,因此调查总样本量为2×5×3×6×62=11160人。考虑到10%的失访率,实际调查样本量约为12300人。

    4、调查问卷(1)863项目《全国城镇亚健康人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干预措施研究》关于中国城镇居民亚健康状况自评量表的研究成果,包括身体、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维度的39个项目。 ,1到5分越高,健康状况越好。在整体健康自我评估的基础上,排除患病人群,并根据分界分数判断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。 (2)中国城市五类人群的亚健康危险因素评估 研究小组编写了本书,从社会人口特征、生理、心理、自然环境、社会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六个方面评估亚健康危险因素。生活方式。 5、质量控制 (1)设计阶段、文献查阅、专家论证、实验前 (2)实施阶段 调查对象选择、研究者培训、调查过程 (3)数据整理与录入阶段 6、统计分析 (1)描述性统计分析:量表得分、检出率(2)不同特征人群亚健康检出率比较:χ2检验(3)亚健康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: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第3部分结果1.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人数:15,213人 收到有效问卷:14,990人 患病人数:3,977人(不含) 研究对象:11,013人 调查地区 北京:1,527人(13.87%) 河北:1,995人(18.11%) 吉林:1956人(17.76%) %)湖北:1716人(15.58%) 甘肃:2056人(18.67%) 宁夏:1763人(16.01%) 职业: 公务员:2230人(20.25%) 企业管理人员:2161人(19.62%) 科技人员:2168人(19.69%) %) 教师:2299 (20.88%)体力劳动者:2155人(19.57%)性别:男:5460人(49.58%)女:5553人(50.42%)平均年龄:36.45±9.77岁文化程度:以大专及本科生为主,7412人(67.30%) )婚姻状况:以已婚且未分居为主,7697人(69.89%)其次是单身人士,2321人(21.08%) 2、不同特征调查对象亚健康检出率:亚健康检出率为1137人,男性检出率为10.32%,女性检出率为9.74%,女性为 10.90%。女性高于男性(P0.05) 3.亚健康影响因素 1.生理因素 2.心理因素 3.自然环境因素 4.社会环境因素 5.生活方式因素 6.亚健康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健康状况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亚健康的危险因素 共15项 (1)社会人口因素:教师、老年群体 (2)生理因素:自评健康状况不佳、免疫力低下、更年期症状(3)心理因素:抑郁、焦虑(4)自然环境因素:工作环境差(满意度低)(5)社会环境因素:家庭环境满意度低、通勤时间长、工作强度大、满意度低工作满意度(六)生活方式:睡眠质量差、经常被动吸烟、经常酗酒1.我国6省市5类城市职业群体亚健康检出率为10.32%。

    亚健康是疾病的早期_亚健康最早是谁提出的_亚健康最早的病症有

    与2008年全国六省市五类城市职业群体调查结果(12.13%)接近。远低于社会炒作的亚健康率(高达80%)。 2、东、中、西部地区调查对象亚健康检出率分别为10.02%、11.22%和8.22%。 3、城市五类职业群体亚健康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教师17.88%、体力劳动者11.88%、公务员7.71%、科技人员6.96%、6.80% % 为企业管理者。 4、影响亚健康的社会人口因素包括职业、年龄、受教育程度、婚姻状况、家庭人均收入、户籍所在地等;生理因素包括体重指数、自评健康状况、过敏史、免疫力水平及更年期症状;心理因素包括抑郁、焦虑和童年创伤;自然环境因素包括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;社会环境因素包括上下班时间、工作强度、工作满意度、社会支持、负面事件等;生活方式因素包括饮食、睡眠、被动吸烟、中毒和久坐时间。亚健康 22.81 313 1372 不满意 0.01 8.55 824 9633 对家庭生活满意 16.89 770 4560 不满意 0.01 5.70 367 6444 对家庭收入满意 17.00 808 4753不满意 0.01 5.26 329 6259 对整体家庭环境满意 P% 总人数 家庭环境因素 表 4 家庭环境因素对亚健康发生影响的研究结果 0.01 6.31 578 9158 自我感知工作强度小 30.19 558 1848大0.01 5.77 461 7984 工作满意度 0.01 6.5 175 2694 平均日工作时间 8 小时 11.56 960 8307 ≥8 小时 676 522 615 0.01 19 152 382 583 0.01 286 8.86 10.87 11.1 10.3 0.01 936 3673 6320 2702 2 2865 257 骑自行车 295 步行上下班 179 驾驶或乘坐公交车/私家车 116 骑电动自行车 9.22 单程上下班时间<半小时 10.58 乘坐公共汽车交通 16.24 1至2小时10.4 0.5~1小时 亚健康 22.32 3028 不满意 30.98 1685 6.59 9327 工作强度小 24.68 77 ≥2小时 P % 人数 总人数 工作环境因素 表5 工作环境因素对发生影响的研究结果亚健康 0.01 9.03 913 10109是 是否能发挥自己的能力 0.01 7.50 662 8832 是 是否有成就感 21.87 474 2167 否223 135 1000 0.01 92 1043 0.01 391 7.72 0.01 10751 1349 9655 745 是 您是否感兴趣9.70 是 是否胜任工作 28.98 否 亚健康 25.14 887 否 36.29 372 否 9.42 10616 是 是否受到领导认可 36.80 250 否 P% 人数 总人数 工作满意度 表6工作满意度对亚健康发生的影响 15.91 346 2175 1 次 19.78 92 465 2 次 0.01 8.14 668 8204 0 次负面生活事件 9.62 295 3068 2 次 10.19 76 746 3 次及以上 22 755 11 0.07 418 254 417 25.41 0.01 2349 3674 185 47 0 类接受过的社会支持 10.81 2 类 11.35 1 类亚健康 23.91 92 3 次及以上 10.62 7107 1 次 12.09 91 0 次 应对方式 8.72 4793 3 及以上 P% 总人数 调查内容桌子7 社会支持、应对方式、负面事件对亚健康发生影响的研究结果 0.01 9.78 695 7103 0次/年 8.31 109 1311 1次/年20.25 86 429 醉酒10次以上次数/年年 9.92 175 1764 2-5次/年 17.78 72 405 6-10次/年 701 436 0.01 1042 95 583 8.69 0.01 1774 4639 6373 554 规律饮食 5.36 睡眠良好 12.57 亚健康不规律 8.39 8355 否 16.41 2657 经常被动吸烟11.28 9238 较差 P % 总人数 生活方式 表 8 生活方式对亚健康发生影响的研究结果 体育锻炼 0.01 9.81 260 2651 每天静坐时间少于 3 小时 时间 9.04 615 6802 3-9 小时 9.80 160 1633 经常 0.45 10.42 977 9379 不经常 258 亚健康 16.87 1529 超过 9 小时 P % 总人数 生活方式(续) 表 8 生活方式对亚健康发生影响的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 职业 2.46 (1.96 -3.08) 0.01 0.90焦虑2.09 (1.65-2.65) 0.01 0.74 抑郁症 2.51 (2.06-3.06) 0.01 0.92 更年期症状 1.67 (1.48-1.87) 0.01 -0.51 免疫力 2.45 (2.08-2.89) 0.01 0.89 自评健康状况 1.03 (1.02-1.04) 0.01 0.03 年龄 0.93 (0.68-1.28) 0.67 -0.07 体力劳动者 1.95 (1.45-2.61) 0.01 0.67 教师 0.82 (0.59-1.15) 0.26 -0.19 科技人员 0.81 (0.58-1.12) 0.20 -0.21 管理人员 - - - 公务员 - 0.01 - 截取 OR (95%CI) P b 自变量表 9 亚健康影响因素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 OR ( 95% CI) P b 自变量 1.10 (1.02-1.20) 0.02 0.10 次数醉酒1.10(1.01-1.20) 0.02 0.10 被动吸烟1.58(1.39-1.78) 0.01 0.46 睡眠质量0.56(0.46-0.69) 0.01 -0.58 工作满意度1.55(1.40-1.70) 0.01 0.43 工作强度 1.22 (1.06-1.39) 0.01 0.20 通勤时间 0.79 (0.64-0.98) 0.03 -0.24 家庭环境 1.08 (1.01-1.16) 0.02 0.08 工作环境(续) 表 9 亚健康影响因素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第 4 部分 结论 结论 研究者培训预调查 现场问卷审查*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(863计划)项目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结果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 二.城市职业人群亚健康状况 1、亚健康自评量表评分 量表总分为74.49±12.42分,生理维度39.70±7.29分,心理维度24.51±4.91分,社会适应维度10.28±1.94分、生理维度总分:53.9 心理维度总分:33.3 社会适应总分: 12.8 量表总分:100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 不同年龄段人群亚健康检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0.05) 研究结果 不同地区人群亚健康检查率 出院差异率有统计学意义(P0.05) 不同职业间研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0.05) 亚健康 5.74 450 7844 无 0.01 27.95 434 1553 更年期 39.3 338 860 差异 18.45 487 2640 正常 0.01 4.16 312 7508 免疫力良好 9.28 914 9847 无 0.01 19.16 219 1143 过敏 15.32 36 235 肥胖12.54 229 1826 超重 9.56 801 8380 正常 0.01 10.48 46 439 体重过轻 BMI 组 52.62 361 686 较差 13.01 702 5396 平均 0.01 1.5 74 4929 健康自评良好 P % 总人数生理因素 表 1 生理因素对亚健康发生影响的研究结果 亚健康 9.13 822 9001 否 0.01 15.66 315 2011 是 童年创伤 5.98 568 9497 否 0.01 37.53 569 1516 是 焦虑 6.16 600 9735否 0.01 42.02 537 1278 是 情绪抑郁 P % 总人数 心理因素 表2 心理因素对亚健康发生影响的研究结果 0.01 7.24 537 7418 对居住环境满意 亚健康 22.17 532 2400 不满意 0.01 6.95 594 8550 对工作环境满意 16.69 600 3594 不满意 P % 人数 总人数 自然环境因素 表3 自然环境因素对亚健康发生影响的研究结果*

    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iexianghudong.com/html/tiyuwenda/9419.html

    加载中~

    相关推荐

    加载中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