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9日,张嘉朗出席颁奖典礼。当日,在巴黎奥运会击剑项目男子花剑个人决赛中,香港选手张嘉朗以15比14战胜意大利选手菲利波·马基,夺得冠军。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
“多少收入对职业运动员来说合适,在世界各地都不容易回答。” 8月13日,香港媒体《点新闻》发表文章介绍香港职业运动员的收入。
根据上述文章,香港运动员的收入取决于赛事的专业水平。如果达到职业水平,比如职业拳击、网球、高尔夫等,运动员将参加世界各地的比赛,出场费和奖金足以支撑整个球队的开支和生活。如果不是专业赛事,顶尖运动员还必须得到特区政府或社会的持续资助。
其中,重大赛事奖金是香港运动员的主要收入来源。例如,在巴黎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香港运动员,获得香港赛马会推出的“赛马会运动员奖励计划”的奖金。其中,张嘉朗、姜敏熙分别获得男子花剑个人、女子重剑个人金牌,各获得600万港元奖金;何诗贝在女子100m和200m自由泳中获得两枚铜牌,奖金总计300万港元;黄镇廷、杜凯芹获得乒乓球混双第四名,共获得150万港元奖金。
除了比赛奖金外,香港的全职运动员还有其他收入。上述文章介绍,香港特区政府对运动员的支持按照评分分为五类。最高的是精英培训补贴。 “精英A+”是指能够在奥运会上争夺奖牌的人,比如张嘉朗、蒋敏熙、何诗贝等。每月最低收入为港币44,500元。级别越低,补贴越少。第五级为每月港币7,000元以上。特区政府除了为运动员提供补贴外,还提供宿舍、运动场地使用、教练团队等,让运动员安心训练和比赛,不用担心日常生活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iexianghudong.com/html/tiyuwenda/9498.html